洞察中国互联网营销变革:数据驱动、技术变局与AI时代
- Alice

- Aug 8
- 3 min read
在稳健的宏观经济支撑下,伴随着消费者价值观重构与广告产业链的持续成熟,中国正在为全球最大互联网经济体的数字营销设定全新标准。本文所引用的全部数据与洞察均来源于艾瑞咨询《2025年中国互联网营销市场研究报告》。
经济稳中向好,数字经济成为核心引擎

尽管2024年面临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中国经济依然展现出较强韧性。GDP季度增速分别为:一季度5.3%、三季度小幅回落至4.6%、四季度回升至5.4%,呈现稳中向好的趋势。这背后,增量政策的持续出台与针对性消费刺激政策成为关键支撑。
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加速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2020至2024年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由39.2万亿元提升至57.0万亿元,四年增长近46%。这一快速增长不仅源于互联网普及率的提升,也反映出数字技术在商业、金融、教育、医疗、营销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与深度融合。
网络广告持续扩容,媒介结构重构升级

数字经济的壮大带动了中国网络广告市场的稳定扩张。2023年,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到11317亿元,预计2026年将达14933亿元。尽管增长速度较早期有所放缓(2019–2023年复合增速为15.0%,2023–2026年预计为9.7%),但行业整体依然保持稳健发展。
在媒体类型结构中,电商广告与短视频广告仍占据主导地位。2023年,电商广告市场份额为36.3%,短视频广告为26.5%。随着“内容+电商”融合趋势日益显著,短视频广告预计在2026年将进一步上升至29.1%。这一趋势说明,媒介生态正从传统线性传播模式向“内容即场景、内容即销售”的方向演进。
应用触点多元化,用户内容偏好愈加清晰

截至2024年底,中国网民规模已突破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8.6%。网民在多个应用场景中展现出高度活跃度:即时通信使用率达97.6%,网络视频96.6%,短视频93.8%。此外,网络购物使用率为87.9%,网络支付达92.8%,数字化生活方式进一步普及。
新兴应用如网络文学、在线办公、网约车服务、互联网医疗等虽用户基数仍在增长中,但其增长速度显著,为品牌构建多元化触媒场景、实施精准沟通提供了丰富土壤。
理性消费心态与情绪价值共存

2025年的中国消费者呈现出理性与感性并存的特征。一方面,尽管70%以上的消费者对经济前景持乐观态度,但48.6%的受访者仍计划缩减消费支出。另一方面,维持或增加支出的消费者更倾向于将预算投向能带来“情绪价值”或“身心提升”的品类:消费电子(37.6%)、休闲文娱(36.5%)、健康管理(32.5%)、教育培训(29.6%)等。
“从己出发”的消费理念正成为主流趋势。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既注重“质价比”,也日益重视商品能否带来愉悦、舒适、治愈等心理满足。
消费者偏好的广告形式有哪些?

调研数据显示,消费者对广告的关注点已从单一曝光转向内容质量与相关性:
49.0%关注广告是否提供产品信息、优惠信息等实用内容;
46.5%更偏好与自身需求高度匹配的广告;
34.9%欣赏具有创意和新意的广告内容;
31.4%青睐符合自身兴趣、审美或生活方式的广告;
30.2%重视广告中是否包含用户真实评价与口碑内容。
这一趋势反映出广告传播正从“打扰式营销”迈向“邀请式沟通”,品牌必须通过内容的相关性、趣味性和场景化打动消费者。
AI赋能 × 内容进化 × 情绪共鸣:营销增长三驾马车
AI技术正在重塑营销全流程。2024年,大模型技术驱动下的AIGC在数字营销领域加速落地,数字人、虚拟试穿、智能导购、AI文案生成等场景全面应用。调研显示,88%以上的消费者曾使用AI营销手段辅助消费决策,节省时间、提升推荐精度、增加个性化体验成为主要动因。
与此同时,内容形态也在不断革新。微短剧作为品牌内容营销的重要形式,2024年用户规模已达6.62亿,占网民整体的59.7%。其中90%以上为品牌定制或自制,内容营销从流量争夺转向深耕用户心智与情绪联结。
结语
中国数字营销正迈入以“技术驱动+人性洞察”为核心的新时代。面对内容生态的深度融合、消费需求的精细划分,以及AIGC所带来的效率革命,全球品牌唯有理解中国消费者的情绪脉动,才能真正赢得增长红利。
华凯营销专注于中国市场,依托技术能力与本土洞察,帮助品牌高效连接消费者,深度激发转化潜力。欢迎联系我们,共同开启中国数字营销的新增长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