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引领中国香氛市场未来:低线城市与CS渠道消费洞察

  • Writer: Alice
    Alice
  • Aug 12
  • 4 min read

中国香水市场正处于动态变革期,低线城市消费者与CS渠道(化妆品专营店)购物人群之间的显著差异正在塑造行业格局。借助青眼情报的最新调研结果——此次调研覆盖逾千名消费者,其中包括三百余名来自二线及以下城市的受访者,以及近五百名CS渠道购物者——我们得以深入洞察性别、年龄、生活习惯及品牌偏好对购买行为的影响。

ree

这些发现揭示了中国香水消费群体日益多元化的趋势,也凸显了品牌精准调整策略的机遇,从而与各细分人群的独特需求与愿景建立深度连接。


性别与年龄结构

ree

在全国范围内,女性依然是香水消费的主力。在北京、上海等高线城市及“新一线”市场,女性消费者占比达62.9%,而在低线城市这一比例略低,为59.9%。值得注意的是,低线市场的男性消费者占比超过四成,显示出男性香水消费需求的稳步增长,这为品牌拓展客户群与产品线提供了潜力。

ree

年龄分布同样呈现出明显分层。在两类城市中,26-35岁人群均为消费主力,高线城市占比62.3%,低线城市占比52.4%。这一群体正处于事业与社交的巅峰阶段,既有动机也有消费力投资于个人形象。然而,18-25岁的年轻消费者在低线城市比例更高(18.7% 对比高线城市的 12.9%),这意味着新一代香水爱好者正在崛起,他们对探索与尝试持开放态度。


使用习惯与场景

香水的使用频率在不同市场差异显著。在高线城市,香水已深度融入日常生活,逾三分之一消费者每天使用一次,近12%每日使用多次;而在低线城市,香水更多用于特定场合,近三分之一消费者表示没有固定使用习惯。

ree

从使用场景来看,约会、社交聚会和商务场合依旧是最常见的使用情境。高线城市消费者更倾向将香水与职业场合挂钩,67.6% 会在正式商务活动中使用香水,高于低线城市的 57.5%;而低线城市消费者在社交情境中使用香水的比例略高。两类群体多数会根据场合调整香水选择,但高线市场的选择标准更为严格。


产品形态与香型偏好

花香调、果香调与木质调在所有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高线城市消费者对绿色调等小众香型兴趣更浓,而低线市场则偏好熟悉的大众香型。淡香水(Eau de Toilette)是最受欢迎的形态,两类市场的选择比例均超过80%,且30ml与50ml装为最常见规格。

 

香味持久度的偏好也存在差异。高线消费者更倾向选择可持续 4-8小时 的香水,追求全天持香效果;而低线消费者更偏好 2-4小时 的轻盈香型。这一差异提示品牌在产品配方与营销上可针对不同生活方式进行调整。

 

在品牌选择方面,高线市场对国际奢侈品牌忠诚度高,同时对小众香品牌的兴趣正在上升;低线市场则更多选择国内高端及入门级品牌,性价比是重要驱动因素。


购买行为与情感驱动

ree

在高线市场,购买行为更具冲动性,70%以上 的消费者在遇到喜欢的香水时会立即购买;而低线市场的消费者更为理性,近三分之一会等到用完现有香水后才下单。情绪在两类市场中均起到稳定作用。大多数消费者倾向在心情愉悦时购买香水,但低线消费者在情绪低落时更可能购买,将香水作为自我犒赏或情绪提振的方式。这为品牌在营销中融入情感叙事提供了契机,尤其是在将香气与安慰、幸福感挂钩的情境中。


CS渠道消费者洞察

CS渠道消费者中女性比例高达71.9%,其使用习惯与偏好具有鲜明特色。他们比普通消费者更倾向根据不同场合更换香水,82%以上 会针对情境调整选择;在情感联系上也更深,对香水的满意度、自我奖励感和心情改善程度均高于平均水平。这一群体对国内高端品牌兴趣明显,并乐于尝试定制香水。同时,他们更愿意购买与香水相关的产品,如香氛身体乳、沐浴露和家用香薰等。对于品牌而言,这是拓展产品矩阵、打造香氛全体验、增强消费者黏性的良机。

 

结论

中国香水市场已不再由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单独定义。未来增长依赖于对不同消费细分群体的深入理解——从低线城市注重性价比的年轻买家,到情感投入度高、品牌忠诚度强的CS渠道顾客。最成功的品牌将本土化策略与普遍的情感共鸣相结合,打造契合消费者日常生活、情绪与愿景的香水与品牌故事。

 

立即行动吧! 对香水品牌而言,现在正是切入市场的最佳时机。通过利用可靠的市场情报、优化细分策略,并在产品研发与品牌叙事中精准匹配中国消费者不断变化的偏好,企业将能够实现可持续增长并在市场中建立长期领先地位。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