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高净值人群:隐形尊贵、价值观演变与赢得奢华未来之道
- Alice
- Aug 14
- 3 min read

基于博报堂(Hakuhodo)与胡润研究院(Hurun)的数据,本报告深入剖析了中国高净值人群(HNWIs)在消费习惯、品牌互动及生活方式优先级上的新变化。通过严谨的量化分析与细腻的行为洞察,报告为品牌提供了与这一具有影响力且高度挑剔的群体建立更有效连接的关键情报。
消费能力与生活方式优先级
中国的高净值人群被定义为拥有可投资资产超过600万元人民币的家庭。尽管2024年这一群体的数量略微下降至513万户,但财富仍高度集中在北京、广东和上海等核心城市,确保了持续的市场潜力。

月度可自由支配支出凸显了高净值人群与中产阶级的差距。2025年的数据显示,仅有20%的高净值人群每月支出低于1万元人民币,而中产阶级这一比例为49%。相反,48%的高净值人群每月支出在3万至6.999万元之间,15%的人每月支出达7万元及以上——是中产阶级该水平占比的5倍。这一差距显示,即便在经济相对谨慎的环境下,高端消费需求依旧具有韧性。
消费升级的驱动力

高净值人群对高端商品与服务的需求依然强劲。83%的受访者表示有意愿“升级”消费与品牌选择,而中产阶级的这一比例为72%。这种趋势反映出消费者从单纯的物质积累转向追求通过更优质的产品、服务与体验提升生活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愿意花更多钱的态度伴随着对身份展示的细微调整。67%的高净值人群希望更低调,避免不必要的关注,但同时有70%的人仍希望与大众区分开来。这种“低调而不失差异化”的双重心态,为能够提供低调却可辨识的身份符号的品牌带来了机会。
奢侈品认知的演变

奢侈品依旧具有社会身份意义,77%的高净值人群认为它是身份或“社交通行证”的体现。然而,接受替代选择的趋势在增强:49%的人考虑将部分奢侈品消费替换为国内或非奢侈品牌,41%认为奢侈品并非必需,因为许多国产品牌同样令人满意。这意味着,尽管奢侈品的地位依旧稳固,但竞争格局正逐渐向更多具有文化共鸣的中国品牌开放。
旅行:安全与选择
旅行依然是高净值人群的重要生活方式选择,但偏好有所转变。过去两年中,59%的人增加了国内旅行,其中9%大幅增加,50%适度增加。相比之下,仅有25%增加了出境旅行,而39%减少了出境次数。

安全因素是关键驱动。一位40多岁、已婚、有子女、可投资资产在600万至999.9万元人民币的北京高净值人士表示:“受新闻与媒体影响,我觉得国外的公共安全相对较差。安全是我旅行中最重要的考量,所以过去两年我更多选择国内旅行,出国时会尽量挑选治安较好的国家。”
在出境目的地中,日本因距离近、文化相近、服务水平高以及整体安全性强而备受青睐。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许多高净值人群偏好选择奢华住宿、健康养生体验以及文化提升类活动,并倾向于通过私人或小团行程安排。
对品牌的启示
中国的高净值市场依然活跃,但其变化趋势要求品牌进行战略调整:
品质与相关性:产品需兼顾功能价值与美学吸引力,同时满足实用与情感需求。
文化契合:本土品牌可借助民族自豪感与文化传承故事,与国际品牌竞争。
健康融合:随着健康成为生活核心优先级,奢侈品牌可通过与高端健康服务合作获益。
精选专属感:提供隐私与圈层认同的体验将契合“低调但与众不同”的心态。
旅行联动:将产品与高端的国内外旅行体验绑定,可进一步强化品牌吸引力。
把握下一个增长市场:中国高净值人群
2025年的中国高净值人群兼具消费韧性与价值观转变。他们依然致力于生活方式升级,但在财富表达上更为审慎。能够融合低调尊贵感、文化共鸣与深度体验的品牌,将更有机会赢得这一挑剔群体的长期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