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25年五一出境游深度报告:新一代中国旅客的崛起与市场信号

  • 作家相片: Alice
    Alice
  • 6月13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中国民航与旅游业创下假期新高

2025年五一假期标志着中国出境游的强劲复苏。根据中国民航局数据,五天内民航出行达1115万人次,较2024年增长11.8%,较2019年激增55.4%。日均客流量达223万人次,航班准点率提升至89%。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国际航线不仅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更实现了超越。在前20条出境航线上,有13条客流量超过2019年水平,其中如“上海–福冈”和“北京–大阪”航线的恢复率甚至超过200%。


出境旅客结构转变与新趋势

中国旅客不仅“回归出境”,更在持续演变。首次出境飞行的旅客显著增加,19至22岁年龄段同比增长60%。与此同时,60至80岁的中老年群体预订量增长达40%。这标志着“新银发一族”的崛起:他们更倾向于情感价值丰富、品质高端的旅行,而非价格导向的跟团游。这一代退休群体正在追求自由、深度、自然和高端的旅居体验,成为旅游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三线及以下城市成出境游增长新引擎

尽管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仍为出境主力,但增长最显著的却是三线及以下城市及县域地区。去哪儿数据显示,这些低线城市用户展现出强烈的“品质出游”需求,尤以高星级酒店和境外目的地为主。这些消费者不仅出游频率提升,也更愿意为高品质旅行投入消费。


拼假文化推动旅行范围全球化

“拼假”文化在2025年持续升温,使更多旅客得以延长假期、远行他国。中国旅客的酒店预订足迹遍布全球1837座城市,较2024年新增432个城市。东南亚依然因地理与签证优势位居热门区域,但西班牙、澳大利亚等长线目的地也录得显著增长。邮轮旅游更是暴涨120%,较2019年高出140%。


高端体验取代大众旅游

尽管单程机票均价涨至940元,同比增长6%,消费者的支付意愿依然强劲。高星级酒店预订量同比上涨超过40%,反映出对高品质旅行体验的强烈偏好。越来越多旅客追求“深度慢游”,倾向选择定制化、自主灵活的行程,而非传统团体游。他们不仅注重服务与设施,更期望境外拥有中文服务、便捷支付与高质量住宿等配套支持。


社交平台塑造旅游决策

社交媒体持续主导着旅行灵感与决策路径。在小红书和抖音平台上,“冷门目的地”、“安静度假地”等关键词搜索量大幅增长。六成以上游客来自一线城市,体现出“小镇慢生活”正成为城市中产的新偏好。达人游记与县域直播分享进一步助推了这一热潮。


零售旅游与跨境消费全面回暖

随着免签政策与数字退税系统优化,跨境购物型旅游再度升温。五一期间,“旅游+购物”双重动机驱动的出境潮势头迅猛。大阪、迪拜、曼谷等热门购物城市迎来大量中国游客,重点消费品类包括美妆、保健品与高端时尚。中国旅客越来越倾向于出行前做好购物攻略,参考KOL及小型博主的购物指南,兼顾娱乐与高效消费。


文化体验与沉浸式参与成亮点

中国出境游客对目的地文化的兴趣日益浓厚。从单纯观光向深度参与转变成为趋势,他们积极参与当地节庆、厨艺工作坊、艺术参观等活动,追求与目的地的情感连接。这一转向凸显出旅客对文化互动与精神共鸣的期待。此外,越来越多游客倾向选择配有中文导游、量身定制行程的服务,这表明“本地化体验”正成为基础要求,而非额外加分项。


结语:从“量”到“质”的跃迁

2025年中国出境旅游的关键词不再是“规模”,而是“精致化”。从首次出境的Z世代,到注重情感价值的“新银发族”,再到来自三线城市的新兴消费群体,中国旅客正追求更强的个性化、更高的品质体验与更深的文化连接。“千篇一律”的营销时代已经终结。


我们的团队正在深入解析这些趋势对全球营销战略的影响——欢迎联系我们,开启下一步对话。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