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营销指南:品牌应如何选对平台?
- Alice
- 6月14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随着中国社交媒体和KOL营销格局日益快速且复杂地演变,掌握最新趋势对于在这一动态环境中航行的全球品牌而言至关重要。本报告基于微播易与中国广告协会(CAA)联合发布的《社交媒体与KOL营销趋势》白皮书中的关键洞察,深入剖析了主流平台(如微信、抖音、小红书、哔哩哔哩、快手等)的用户生态,分析品牌媒体投放趋势,并解读用户行为、KOL格局与AI驱动营销的变化。

用户粘性:小红书在增长上超越抖音

用户在平台上花费的时间反映其忠诚度与沉浸程度。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小红书的人均日使用时长同比增长12.1%,位居首位,略高于抖音的11.0%。尽管抖音仍在用户基数和关注度方面占据领先地位,但小红书的增长表明其正从“发现工具”逐渐转型为具备日常使用价值的“目的地应用”,尤其在生活方式消费人群中更具吸引力。
微信的视频号也获得了关注,平均使用时长增长7.4%,表明其从消息应用向多媒体中心转型的趋势正逐步形成。相比之下,快手仅增长1.5%,微博则下降了2.1%,显示其在日常内容消费中的影响力逐渐减弱。但正如后续数据所示,微博并未完全失势,在其他指标中正展现新价值。
性别结构:女性主导的平台塑造品牌叙事

受众性别结构为品牌定位提供了重要线索。小红书依然是女性用户占比最高的平台,女性用户占比达70%。这解释了其在美妆、健康、时尚、育儿及生活方式设计相关营销活动中的统治地位。微信的女性用户占比也达到60.7%,与其以关系为基础的营销、内容社区以及服务型小程序相匹配。
快手和哔哩哔哩的用户则以男性为主,分别占比55%和52%,更适合开展游戏、汽车、消费电子和数字服务类的营销活动。抖音则呈现近乎均衡的性别分布,女性略占优势,适用于多元消费领域的灵活投放。
广告投放:品牌加码短视频与社交电商

品牌预算投放结构的最大变化仍是向短视频与社交内容生态倾斜。2024年,短视频平台获得最高的净预算增长率,达57%,确认其在“种草”、冲动消费和视觉叙事中的主导地位。社区导向与社交媒体平台则以31%的增长紧随其后,说明真实互动与用户交流仍是数字战略的核心支柱。
电商平台的投放增长为24%,但增速相比过去两年有所放缓,反映出ROI的审核愈发严苛。另一方面,新闻、工具类与传统搜索等静态形式增长乏力,新闻资讯类App下降4%,工具类下降3%。这表明行业整体正从被动曝光转向更具可衡量互动与转化能力的平台。
转化成效:微博强势回归,小红书承压
在投资回报方面,各平台的下单量与交易额展现出更为复杂的趋势。尽管微博的用户使用时长下降,但其下单量却增长111.8%,交易额增长52.3%,令人意外的强势回归。其复苏归因于微博在叙事放大、情绪共鸣与话题病毒传播中的价值,尤其在国家性事件或明星话题中表现突出。

抖音依旧稳健,下单量增长14.5%,交易额增长14.2%,巩固了其“内容即电商”平台的地位,仍是高效规模化KOL投放与转化驱动型活动的首选。
相比之下,小红书的下单量下降28.9%,交易额下降21.1%。这表明尽管用户停留时间上升,其变现效率却受到挑战。可能原因包括品牌信息过载、用户对商业内容信任度下降,或用户关注点转向内容浏览而非购物。微信与快手也在下单量与交易额上出现显著下滑,打破了“高粘性必然高转化”的假设。
2025年品牌战略启示
小红书的增长凸显其在认知度与社群建设方面的优势,尤其吸引年轻城市女性,但品牌需适度下调对直接转化的期待。教育类、启发性与同侪推荐内容可能优于强销售导向的内容。抖音在各营销阶段依然具备优势,但在其拥挤的生态中,创意差异化已成为必要条件。
微博的复苏强调了文化或情绪节点上叙事型营销活动的力量。微信正日益成为CRM与会员忠诚工具,而B站与快手则提供需要内容调性精准匹配的细分机会。
重构多平台营销打法
2025年,中国的渠道选择不仅需要考虑触达规模,更需在情绪共鸣、内容节奏与可衡量回报之间取得平衡。成功品牌将围绕各平台独特定位构建营销活动:抖音推动规模与可见性,小红书构建信任与生活方式影响力,微博激活情绪叙事,微信深化长期忠诚。媒体投放必须不仅关注曝光量,更应契合战略目标——无论是传递信息、激发灵感、推动互动,还是促成转化。
如需更有针对性的战略指导与数据驱动的营销策划,欢迎联系华凯营销,我们将协助您开启中国增长的下一个阶段。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