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25年五月份出游趋势:社交平台旅行图鉴

  • 作家相片: Alice
    Alice
  • 4天前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微博:情绪起伏、混乱舆论与小众避世之旅主导假期讨论

五一假期期间,微博上的旅游叙事展现出“情绪高涨”与“基础设施失序”的双重特征。西班牙与葡萄牙大规模断电,引发了三级国家紧急状态,但这类地缘政治插曲并未打击中国游客的出境热情——中国赴西班牙游客预估在下季度将同比增长55%,达到16万人。

 

与此同时,关于“摆摊式旅游”的讨论火爆出圈,让这个节日成为“休闲+打工”的混合体验。年轻游客将城市变为创意集市的临时舞台,体现了旅行与微创业的结合。团队游的弊端也引发关注:160名老年游客因旅行社拖欠费用被困高速服务区,引发公众对自由行的强烈倾向。

 

城市交通体系承压:仅上海铁路一天就输送超65万人次,并紧急加开列车应对客流激增。而诸如第比利斯、格拉纳达等小众目的地因“安静小众旅行地”搜索量暴涨200%,成为新宠,显示出中国游客品味日趋多元、深度与策展式旅行渐成主流。


抖音:悲剧与热潮共存,商业驱动力仍在暗涌

抖音在五一期间记录下了悲剧与消费热情的并行图景。一起发生在美国黄石国家公园附近的严重车祸导致五名中国游客不幸身亡,凸显国际旅行中的潜在风险。美国国内围绕经济和教育政策的抗议浪潮,也加剧了公众对海外安全与社会稳定的担忧。

 

尽管如此,消费热情依旧高涨。国内旅游全面开花,网红村落、步行街与休闲度假村成为焦点。数据显示,五一期间国内旅游收入达1802.7亿元,同比增长8%。文化旅游与酒店预订类的线上消费增长9.3%,进一步确认了电商仍是中国旅游体系的底层支撑力量。

 

更具美学意味的是,一种新趋势悄然兴起:女性群体掀起“追日出旅行”风潮。她们共享啤酒、交流情绪并拍摄日光美照——2025年的“情绪型旅行”在抖音上找到具象表达。


小红书:仪式感、美学构建与跨境流动

小红书继续巩固其“生活方式导向型旅行灵感平台”的地位。五月期间,一波关于“出发前仪式感”的内容涌现,揭示了年轻女性将旅行视为展演与愿景的载体。从收拾行李、护肤流程到美甲准备,这些看似琐碎的准备行为成为可供分享的美学仪式,也验证了小红书将“旅行”定义为从准备阶段就充满仪式与视觉表达的平台逻辑。

 

五一假期中,Deepseek的点评聚焦各类“社交媒体爆款景点”,因人潮汹涌带动酒店价格飙涨四倍。而2025年初放宽签证政策后,日本、韩国与东南亚入境旅客激增173%,令核心城市区域愈发国际化。在美学、社交价值与实际成本的多重拉扯下,小红书用户展示了其面对现代旅行的多维选择路径。


百度:大数据揭示出境旅游的宏观转变

百度搜索数据为出行趋势提供了实时镜像,勾勒出中国出境与国内旅游的宏观脉络。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原本为小众目的地,五一期间却被中国游客“攻陷”。撒马尔罕和布哈拉的著名地标人潮涌动,火车票一票难求,用户戏称“鼠标都快烧焦了”。


百度数据显示,最受欢迎的出境目的地仍以东亚为主——首尔、东京、大阪、曼谷和新加坡高居航班搜索与预订榜首。值得注意的是,“旅伴式旅游”成为新趋势,Z世代通过社交平台寻找短期同行者,甚至带宠物一同出游,体现出社交驱动与灵活探索的结合。


5月15日,中国宣布对巴西、阿根廷、智利、秘鲁与乌拉圭公民试行免签政策,此举不仅多元化了入境客源,也可能激发中国游客前往南美的热情,推动地缘旅游走向互惠互通。


知乎:深度思辨与外交回响

知乎以深度讨论和公共议题引领者著称,围绕旅游的讨论更显社会性与伦理性。一大热门话题是四只旅日大熊猫从和歌山县被遣返,激起对当地旅游依赖熊猫效应的担忧。讨论延伸至“动物外交”与地方经济依附关系,体现旅游与国家认同、软实力的交织。


另一起引发热议的是一位视障旅客与其导盲犬被高端酒店拒绝入住,尽管事先已沟通。此事激起公众对“包容性政策落地难”的批评,也映射出现实接待环境与规则之间的落差。


最后,知乎对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的互免签证协议进行了系统讨论。过去两月内已有超1.4万中国游客前往乌兹别克斯坦,同比增长50%以上。用户围绕“开放、监管与双边经济利益”的框架展开理性探讨,展示出旅游如何成为区域合作的新触点。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