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25年618趋势预测:消费心理重塑大促玩法

  • 作家相片: Alice
    Alice
  • 2小时前
  • 讀畢需時 3 分鐘

随着六月临近,中国年中电商“大战”的战火已然点燃。天猫、京东、抖音等主流平台纷纷提前启动预热活动,预示着2025年的618大促将更早开打、竞争更激烈、玩法更丰富。从前置种草到全新升级的促销机制,今年的618节奏更快、节点更密集,势必引发新一轮的消费热潮。

本文结合尼尔森2024年消费者研究数据及多方行业洞察,回顾2024年618购物节的核心趋势,并深入解析2025年大促背后的关键消费行为变化。


2024年回顾:年中大促的核心消费信号

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有82%的消费者计划参与618活动,略低于上一年度双11的89%。多数消费者将618视为“囤货型节点”,而非高客单价消费的集中爆发期。尽管有超过六成消费者计划消费超千元,但近一半表示支出将低于去年。

消费者的整体价格敏感度依旧较高,但“新鲜感”与“性价比”的吸引力不容忽视。家庭清洁、个人护理、数码家电类目表现活跃。同时,小红书与抖音等内容型平台在决策链前端的影响力显著提升。数据显示,用户平均会浏览2.5个种草平台后再做出购买决定,内容成为消费起点的趋势日益明确。


2025年展望:618的五大趋势

趋势一:前置消费意识抬头,早鸟型用户崛起

2025年的中国消费者正越来越早启动购物旅程。不少人在四月就开始浏览、比价、列清单。平台也快速响应——例如阿里妈妈提前10天发布618营销全景攻略。

这背后是消费心态的变化:用户不再冲动下单,而是更注重规划与价值,愿意在前期通过关注KOL、积累品牌信任再做决定。冲动消费依旧存在,但更趋向“计划中的即兴”,即消费者希望“占到便宜”的过程是值得的、情绪上被说服的。


趋势二:折扣不再是核心,发现感驱动购买

“新鲜感”正在替代价格成为消费动因。消费者更愿意为新品、独特商品或沉浸体验型产品买单,而不仅仅关注价格是否便宜。

 

以天猫为例,其推荐算法已倾向于曝光新品,并鼓励商家提升体验感与产品差异化。发现一款有趣新品所带来的愉悦,正在取代“捡到便宜”的快感。平台也在加码首发直播、限时抢购、内容驱动的种草路径,以强化探索与专属感。

 

趋势三:体验成为“新型折扣”

当下消费者对单纯的价格让利已不满足,他们更看重交易过程中的保障与体验。京东今年就以“安心感”为核心,推出30天保价、强制物流险等措施。


如红包等传统促销工具也已进化为行为习惯的组成部分。数字刮刮卡、小奖励等设计已融入用户日常触点,成为维系活跃度的常规机制。


趋势四:直播即社交货币

抖音正在重构直播电商的定义,不再只是卖货工具,而是融合娱乐、社交认同与社区共创的场景。主播成为“可信赖的陪伴式导购”,弹幕互动与实时反馈让用户获得即时参与感。


这一趋势在美妆等转化率高的品类尤为明显。抖音预计618期间美妆品类转化率将同比增长40%以上。直播不再是交易手段,而是消费叙事与自我表达的载体。


趋势五:情绪型消费崛起,购物仪式感被重新编码

2025年的618已不再是价格厮杀战,而是关于谁能读懂消费者情绪节奏的较量。从京东的“每日红包雨”,到抖音的“任务式购物游戏”,再到天猫的“许愿清单机制”,平台正在将购物行为“仪式化”。


这些数字化仪式唤起人们对线下场景的熟悉感——抽奖、翻阅商品手册的期待感,如今都被植入直播间、信息流与算法推荐路径中。

 

结语:从价格导向到心理共鸣,2025年消费者更主动、更期待

2025年的618,不再只是一个销售节点,而是一面反映消费者行为心理的镜子。平台不再仅靠卖货吸引用户,而是通过理解“信任”“风险”“愉悦”等情绪变量,重构购物体验。


欢迎联系我们,获取数据驱动的广告策略、精准投放方案与全链路营销支持,共赢2025年电商关键战役。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