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小红书平台演化:短视频崛起、兴趣社群成型、信任机制重塑
- Alice

- 7月9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已更新:7月10日
截至2025年年中,小红书已经不再是几年前那个主打图文种草的内容平台。它已全面转型为一个围绕短视频叙事、兴趣社群和情绪表达为核心的内容生态。这并非表层上的“样子变了”,而是一场彻底的结构性重构,深刻影响了用户行为、内容形态、分发逻辑以及品牌合作方式。基于《2025小红书活跃用户报告》《2024创作者趋势报告》以及平台整体数据,种种变化都已清晰可见并可转化为实操策略,标志着中国内容电商进入一个全新阶段。
视频崛起:平台策略与用户需求“双向奔赴”

最显眼的变化,是小红书全面转向视频优先的内容形式。平台正在快速告别“图文为主”的时代,短视频与直播成为核心增长引擎。视频创作者同比增长1.48倍,直播主增长达2.48倍。
这种变化并不是平台“偏爱视频”这么简单,而是基于用户真实行为:截至2025年,74.2%的月活跃用户每日观看视频内容,视频贴文的互动量是图文的1.7倍。内容消费需求已超出供给22%,为此平台调整了内容算法,更加倾向推送“短+情绪驱动”的视频内容。视频创作者被定义为内容增长主力军,这标志着小红书正加速迈向以视觉为核心、以社群为驱动的内容生态。
从“种草”到“讲故事”:内容承载身份与情绪
不只是内容形式,小红书的内容逻辑也发生了根本变化——从“种草推荐”进化到“情绪共鸣 + 人设表达”的生活叙事。

用户更倾向于通过“兴趣叙事”连接彼此,这些内容不仅体现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风格,也逐步形成小红书“生活兴趣社区”的核心定位。平台上的用户逐渐向“城市松弛生活家”“成分党护肤探索者”“社恐养宠人”等兴趣标签靠拢。这类“兴趣人设”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消费分层,而是围绕生活方式而形成的自表达社群。平台也通过算法推荐、内容标记等方式,积极引导这种真实、情绪有共鸣的内容上浮。
不论是“谷仓风穿搭”“低糖零食”“精致养宠”这些爆款趋势,背后不再只是品类标签,而是用户生活态度与身份认同的外显。
信任机制重塑:“熟人感300”与关系分发的兴起
“信任感”正在成为小红书社区内的核心机制。平台推出的“熟人感300”荣誉机制,不只是对创作者的表彰,更是小红书强调真实内容、关系分发、情绪共鸣的制度化体现。与其他靠爆款传播的内容平台不同,小红书采用的是“去中心化推荐机制”,优先展示与用户生活状态、行为轨迹接近的创作者内容。

数据显示,超过40%的内容消费发生在“软社交关系链”中,用户虽然未关注这些创作者,但内容却高度“熟人感”,真实、亲切、可信。这种“平行信任”机制不依赖明星或KOL,而更依赖“像我这样的人”分享“我真的在用”的体验,特别适用于美妆、穿搭、育儿、健康等生活化、情绪感强的领域。
品牌新打法:从曝光逻辑到共创文化
这些变化,也在重塑品牌在小红书的经营逻辑。传统广告漏斗模型(认知-兴趣-转化)在小红书上越来越失效。小红书不是一个“投放平台”,而是一个文化社区。在这里,品牌的角色不是“发声者”,而是“社区成员”。你要走进用户的生活,而不是打断他们的内容节奏。

例如,一家宠物零食品牌联合真实养宠用户拍摄日常视频,仅14天内品牌词搜索量增长212%。这些内容不是精致广告,而是真实、有温度、有共鸣的第一人称视角。
平台建议品牌在小红书扮演三种角色:
与用户“共创内容”;
成为某种“情绪象征”,和用户身份认同绑定;
以“第一人称”对话,不再用品牌的“第三人称”口吻。
路转粉再到转化:一场情绪主导的社交旅程
在小红书,转化路径早已不是线性的“看到即买”,而是一场围绕情绪与社交共鸣展开的循环式购买旅程。用户可能在某个Vlog里第一次见到产品,随后在直播间进一步了解,再保存进“生活方式”收藏夹,最后在某个跟TA类似的用户分享下,才真正转化购买。
转化不再是“说服瞬间”,而是一次次的情绪沉淀、认同积累。品牌的任务不再是问“怎么让用户买”,而是“怎么让用户相信”。
结语:小红书的底层革命,是“情绪基础设施”
小红书的本质跃迁,远不止短视频优先、兴趣标签或达人共创。其底层逻辑,正在于建立一套以信任机制、情绪共鸣与身份表达为支撑的情绪基础设施——这是其真正与其他内容平台拉开差距的结构性优势。
华凯营销,专注中国市场的社交内容专家,助力品牌在小红书打造高信任、高共鸣、高参与度的内容闭环。欢迎联系我们,定制属于你的“小红书共鸣策略”。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