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奢华市场全景洞察:数字广告、消费趋势与品牌策略
- Alice
- 6月17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在过去十年中,中国奢侈品市场经历了深刻的动态转型。尽管整体存在周期性波动,但始终保持稳健的上升势头。预计到203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25%。这一变化不仅是消费能力提升的结果,更是消费行为和文化心理深层演变的体现——从“符号型消费”走向“生活方式表达”“文化共鸣”与“体验价值”。

随着市场转型的不断加速,奢侈品牌在中国的营销策略,特别是线上营销的方向也在快速调整。以下洞察基于鲸鸿动能发布的《2025奢侈品行业网络营销监测报告》,深入分析了广告投放趋势、媒介选择及消费者行为变化,为品牌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和战略指引。
广告投放趋势:稳定增长与节庆节点密切相关
2025年1–2月,中国奢侈品行业网络广告投入同比增长1.2%,创下近四年来同期的最高水平。投放节奏呈现出与重要节日高度相关的周期性特征,投放高峰主要集中在1月(元旦/春节)、5月(五一劳动节)和9月(中秋节)等重要消费节点。品牌在此期间加大投放力度,旨在提高可见度并激发短期销售转化。

2025年初前15大广告主中,有12个品牌排名出现显著变化,显示出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欧莱雅集团以超1.2亿元的数字广告投入遥遥领先,展现出强大的资源整合与市场掌控能力。细分类别中,兰蔻、浪琴与PRADA分别位列美妆、腕表和时尚品类的广告投入榜首。
投放渠道趋势:移动端占主导,OTT快速增长
尽管移动端仍是奢侈品广告的主投平台,但其占比逐渐下滑,OTT(智能电视等)平台则呈现出强劲增长,2025年初同比提升15.5%。视频类平台成为主力媒介,占据整体投放份额的67.7%;广告形式方面,全屏广告与视频贴片广告合计占比超80%,成为品牌争夺用户注意力的主要方式,以其沉浸式内容体验和强视觉冲击力脱颖而出。
消费者变化:多元分层与体验驱动的需求结构
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呈现出结构性分层趋势。整体消费心态日趋成熟,从炫耀性消费转向注重品质、个性、文化与情感价值的理性消费。年轻一代更重视品牌背后的故事、自我表达与产品功能的结合,呈现出“精致理性”特征。

品牌需应对这一分化趋势,重构用户画像与细分策略。只有精准对接不同群体的情感需求与身份认同,奢侈品牌才能维持在高端市场的引领地位。
营销生态:兼顾短期转化与长期价值积淀
2025年,奢侈品品牌在营销中面临“双重挑战”——如何在实现短期流量与转化的同时,构建长期品牌资产。热点借势、节庆促销、限时上新等策略仍能带动流量高峰,但品牌建设更依赖于可持续性叙事、文化IP塑造与品牌精神的深度输出。
全渠道整合已成为行业共识。线上运营日趋精细化,线下零售则在向“沉浸式、情境化”体验升级。线上+线下的双轮驱动,不仅提升消费者互动深度,也加快了销售转化路径。
品牌案例洞察
Rolex 劳力士持续通过跨场景整合策略强化品牌资产。线上,以工艺美学和体育/艺术合作为核心内容,投放高端广告强化品牌调性;线下,则在顶级体育赛事与文化艺术活动中持续曝光,通过“恒动不息”系列项目传递社会责任与品牌理念,在高净值人群中建立起更深层次的情感链接。
MiuMiu则成功实现品牌年轻化转型。通过启用Z世代明星、发布春节主题创意短片、社交平台互动话题等方式,引爆线上讨论热度;在线下则以限时快闪、定制体验等沉浸式活动承接热度,助力品牌拓展年轻高消费人群,并稳固市场份额与用户忠诚度。
把握当下:中国奢侈品市场重塑进行时
如今的奢侈品,不再只是传承的象征,而是关于品牌是否能够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平台,以合适的语言触达用户情感深处。
准备好升级您的中国奢侈品战略了吗?欢迎联系华凯营销,让我们携手探索,开启下一轮增长新纪元。
Comments